温馨提示

原油VS铜暗战商品一哥 大宗商品跟谁走

时间:2017-01-20 10:22

一个品种在大宗商品江湖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世界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眼下,商品老“龙头”原油与金属“带头大哥”铜博士之间的暗战正悄悄拉开序幕。在能源革命的路径上,原来稳定的大宗商品关系格局或许将开始动摇,不甘示弱的铜博士能否战胜盘踞“龙头”地位多年的原油,值得关注。

  新能源力促“电进油退”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的生活工具和方式,正在从需求端撬动大宗商品格局。

多位专家预计,新能源汽车和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正开启铜的消费蓝海。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

根据解读,这意味着,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中国将在消费端宣告逐渐减少对石化能源的消费比例,包括石油和煤炭。《规划》称,“十三五”期间还要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相关领域石油消费减量替代,重点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推进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以电代油”、“以气代油”。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该趋势一方面意味着电力消费的井喷(充电基础设施大量建设),另一方面暗示石油相关燃料失去一大消费“阵地”。

此外,在《规划》倡导的非石化能源发展方面,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等被列入发展清单,其中规划太阳能发电规模到2020年达到1.1亿千瓦以上。分析师解释说,这些新能源转化电能过程中几乎集中得离不开一种原材料——铜,例如每100万瓦风能转化电能的产出就要使用3.6吨铜。

不仅中国,放眼世界,能源革命趋势不可逆转。自2014年油价崩溃以来,全球油价持续低迷,虽然2016年重回50美元/桶,但与其高点120美元/桶的辉煌已经不能同日而语。美国页岩油运营效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这成为原油多头心头重石。

分析人士认为,长期以来,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原油受需求端影响越来越明显,成为宏观经济的测温计,与铜一道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二者相关性在近年来不断强化。

一位在券商供职的资深宏观研究员黄小隽(化名)解释称,历史上,石油和铜的价格关系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石油市场发生大规模的供给减少,油价暴涨,通胀加剧,铜价跟涨。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供给因素(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变化对物价影响减弱,铜价跟涨也不再明显,而需求因素成为油价主导,并同步主导铜价。整体来看,第一阶段铜价和油价直接是引领与跟随的关系更强,而第二阶段却是同时受经济因素影响产生的相关性。“此后,石油市场供给端趋于平静,铜价和油价变化主要取决于需求而非供给端的变化,而全球化又导致全球各个地区的经济周期趋向一致,所以这个时期铜价和油价的变化几乎契合世界经济的起落,并且一致性相当强。”

中国证券报记者对比2004年后布伦特原油与LME期铜历史走势发现,2011年之前,二者走势相似度很高。但2011年之后,油价走势相对抗跌而铜价跌势较为流畅,或与2011年以来中东地缘政治事件不断有关。2016年,二者都发力向上,但铜价相对乏力许多。

眼下,原油消费比例缩减、铜消费前景光明的博弈之下,铜博士能否撼动原油的龙头地位呢?投资方面,追铜弃油是否可取呢?

  取代原油地位?没那么简单

原油消费看似没落,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其实际需求是否会大幅下降?而铜的需求提升空间又有多少?

今年7月14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下称《展望》),再次为石油消费唱衰。《展望》指出,全球石油的消费量在2030年~2040年间将达到峰值,随后将开始下降。

报告统计认为,石油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交通燃料使用。石油消费量封顶主要是受到了成品油(尤其是柴油)消费量降低的影响。其原因在于燃油利用率的提高和可替代能源的发展。在工业化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石油消费量增长很难再有大的突破。石油消费的增长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印度的GDP增长将成为主要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也会在2030年超过中国。虽然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服务业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能源消费增量仍然有潜力。在此背景下,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经济、技术突破等诸多不定因素,《展望》做了4种预测——现政策情景、粗放情景、低碳情景、强约束情景。但无论哪一种情景,《展望》都预测石油的消费量在未来35年内会下降。

尽管如此,但黄小隽认为,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仅仅因看空消费量便抛弃原油投资的理由颇显单薄。国际石油生产地域垄断性较强,因油价供给端变化对其价格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不排除出现消费量下降而价格上升的情况。就大宗商品的引领作用而言,目前油价仍然是衡量通胀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龙头地位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

  如何看待铜需求的提升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46.1万吨,同比增长83.7%。

中国国际期货研究认为,根据目前的速度推算,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约64万辆,预计总用铜量约3.84万吨,占我国年铜消费量约0.3%。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指出,按照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占比提升至20%左右。

“2015年我国汽车总产量2483万量,如果按照每年25%的电动车产量增速测算,到2025年我国电动车产量可达到476万辆,总用铜量约为28万吨/年,约占目前我国年铜消费量的2.5%。”中国国际期货研究称,短期新能源汽车对铜消费增长拉动力度有限,不会对铜市产生大的影响。

但曾在美国过去五次经济衰退中,准确预测了三次(1981年、2001年及2007年)的铜博士,也并非浪得虚名。由于在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铜需求常常被当作广泛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其价格走势甚至能够准确预测全球宏观经济。

  大宗商品跟谁走

原油与铜,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引领更为明显呢?

中国证券报记者对比几个指数走势发现,LME期铜、上期所沪铜走势与文华商品指数走势更为趋同,在2011年后进入不断下跌的通道;而布伦特原油、美国原油走势则与CRB指数更为相似,经过2011—2014年的盘整后,才进入下跌通道。

据了解,CRB指数是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19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通常简称为RJ/CRB指数;而文华商品指数(CCI)是跟踪国内28种上市商品价格综合表现。前者反映世界大宗商品走势,而后者更多反映国内市场。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指出,原油之所以是一种关键的周期产品,首先在于它是工业需求的映射,至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实体属性其实远强于金属;其次,它深度关系到资源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定价格局复杂;再次,它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品之一,对中下游无数个行业的预期都有着深刻影响,行业有没有补库存预期,或者说补多久,原油的价格趋势是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展望2017年,郭磊认为,以原油作为一个坐标(2016年的油价在月均32-54美元之间,年均45美元),资产演变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的对应。情形一:原油均价波动范围50-60美元,对应温和再通胀,股债皆有空间,股略好于债,周期资产占优;情形二:原油均价波动范围60-70美元甚至更高,对应类滞涨,股债双杀,避险资产占优;情形三:原油均价波动范围40-50美元,对应重回通缩,宽松预期抬头,债略好于股,轻资产占优。

“情形一是大概率,其次是情形二,关注这两种情形下的资产定价逻辑。”郭磊说。

网站对话
live chat
客服软件
live chat
新湖期货官方APP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