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连平:未来5年中国经济维持在7%到8%增长

时间:2015-08-21 08:45

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上海钢联独家承办的2015中国煤焦钢产业大会于8月19日-21日在杭州举行。大会以“产融结合 助力产业升级”为主题。

 以下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讲演实录:

连平: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感谢主办方邀请我,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来的时候我把材料粗粗看一下,会议有很多成果,我本人也很有兴趣,因为会议所在的行业是需求和成本发生巨大波动的行业,某个方面来讲,折射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特点。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主要说一些有关宏观方面的看法,主要谈这几个方面:

首先,所谓新常态下需要关注的经济运行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第二,重点分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短期、中期的走势。

第三,就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热点,比如资本市场,汇率机制的变动等等,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第四,有关货币政策未来的走向。

时间关系,我争取在一个小时之内结束,该PPT供参考。首先,关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已经说的很长时间,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分析都有,还有各种解读,涉及的面非常多,有的很有深度,我们需要把握最重要的新常态内容,因为我们都是做实业的,不需要做太多理论上的阐述。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关于新常态方面的表述,专家解读就不说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观察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重要的场合是如何阐述的。今年国务院在人大政府政府报告提出来的相关表述,综合在一起,新常态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内核,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中高速增长;二、中高端水平。也就是说,双目标,两个中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目标、政策的导向,基本上在经济发展的规模方面,增速方面比较多。这次,新常态的双目标是确定了两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新增加的目标就是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这一轮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的重要特点。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重大的转变,由过去粗放型走向集约型,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时间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太粗放了,我们占有的资源太多了,我们浪费太多了,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和各种政策的调整,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的转型来促进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国外有样本,质量和效率都比较高,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成本相对比较低。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之后,就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中高端水平,这是新常态中首要把握的。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运行一段时间,理解上没有大的问题。现在大的问题是,第一个问题,即经济发展未来是否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发展水平上,以及合理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水平。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那么,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第一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可能大家比较关注领导人的谈话、发言和重要场合的阐述,国家的一些文件,这些都会慢慢清晰起来。我们说,发展,人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是在经济发展压力很大的时候提出来的。比如90年代初,中国经济几乎走向崩溃,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持续处在很低迷的阶段五年,一直是在7%到8%之间徘徊,这时候就强度发展是硬道理。

可是,如果大家还注意的话,2014年新的领导班子上来之后,大家关注更多是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改革,要调整结构,但是在发展方面关注得不多,但是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之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大家明显地感受到经济逐渐的趋冷,通缩进一步地发展,这时候发展是硬道理。这说明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还需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这就是领导人在文件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来叫中高速发展,过去是高速发展,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在国际上有经验,比如过去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等,都经过一段两位数高速增长的阶段。中国持续的时间比谁都长,但是现在不可能再持续下去了,因为资源承载能力不行,劳动力状况也不接受,也不支持。所以,中高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不可能再追求以前的高速度,也不应该追求这样的高速度,而是中高速增长,对中高速增长大家没有疑义,但问题是中高速是什么水平?在国内经常参加一些大的会议,可能是几千人的会议,北京也有一些国家重要的智库的领导,他们的级别很高,但是不少人讲到中高速增长,他们认为可能是6%左右,不超过7%,目前中国经济在7%或者是7%多一点的增长还要下台阶,这似乎是很多方面形成的共识,或者是很大程度上的共识,当然不是绝对。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高速增长是定位在什么样的水平上,这个非常关键。

我们研究了中国经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运行态势,危机之后运行的情况,我们从物价、劳动力的成本、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就业状况,以及资源承受能力,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比如城镇化等等,这一系列的方面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首先,我们认为,中高速增长应该在7%到8%区间。第二,为什么要在7以上?因为我们清晰地看到,接近7的过程中,通缩状况进一步地发展,就业状况处在一个大面积恶化的边缘。也就是说,6.5%甚至是6%,就业大面积问题会出现,现在没有出现,但未来会出现,因为整个生产、供给一系列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目前中国经济体的状况下是难以承受的。我们这个提法可能少数,但是最近一次会议在7月中旬的时候,总理召开了座谈会,我也去做了一个发言,这个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未来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具体的区间应该是在7%到8%,形成这个共识是有基础和有道理的,同时也是有钱的。中国经济撑住7%到8%之间是有能力,而不是喊口号,然后通过政府大力度的刺激推进。我们认为应该有这个潜力和能力。

我们要把握新常态下内核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这两条很清晰和简单,就是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在这两个目标之下还有两个结合:一、稳预测稳预期,和促改革和调结构之间的结合。政策要稳,首先预期要稳住,刚才我们讲了通缩,预期不稳对未来持续看低,比如今年是7%,明年是6%,这样会影响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银行也会非常谨慎,风险偏好不断地下降,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未来的风险偏好也在不断地下降,这个行为都在收缩的过程中,那么经济经济增长一定往下走。所以稳预期首先靠稳政策,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而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政策和对中长期实现的集约型的方向发展,要通过促改革和调结构加以实现,改革不是最终目的,改革最终是为了使经济运行发展到集约化的水平,不断地提高集约化的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质量和效率,现在有太多的因素和制度学的制约,其实更多是来自于政府,实际上改革就是这些。

朱省长讲到浙江很有感触,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在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构成、市场化的程度之高,在下行压力很大很困难的时候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它的能力,经济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在8%以上,尽管在前一个阶段出现过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钢贸,但是区域经济体的能力、弹性和潜力明显比以国有计划经济体为主的区域的经济体强得多,这就是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这次有关目标推进还讲了双赢性,其实希望通过改革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在未来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政策的刺激,是否需要投入政府政府,这个是需要的,但是它的领域主要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人说,政府做了这么多投资,公共产品还不够吗?这个还远不够,尤其是相比于发展中国家来看,我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是不够的。过去只关注面上的事,造很多房子,搞一个中心的区域,学习上海搞一个陆家嘴等等,每个城市都有这些东西,表面上不错,很多人说中国的硬件好,软件不行,现在不光是这个问题,表面上好,里面不行,这也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需要政府很好地加以安排、投资,来解决这些问题。

最近,国务院批了很多建设项目,现在一批就是一个包,一个包一批是地铁,一个包一批是地下管道,这里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城镇化还处在中下水平,另外对公共服务还有不断地增长的趋势。

另外一个引擎是通过改革简政放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让更多的老百姓自己进行创业和创新,政策体制各方面给予支持。这是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把握的整个导向、政策框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

双结合、双目标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逻辑关系,稳政策、稳预期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曾经有一种观点,要改革和促进效益提高,增长是无所谓的,我们把这个事做好,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就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平稳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改革的事业无法推进,结构调整也没有好结果,无法正常推进所有确定的改革目标。那么,促改革和调结构又是促进经济提值增效的必由之路。稳政策和稳预期、促改革、调结构结合在一起,最终会推进双目标的实现。

这是我们对新常态的看法。

第二方面,关于经济增长的看法。大家一直在担心,我们这个行业感受更深,经济增长从2012年以来回落到8%以下,尤其是这两年,2014年和2015年持续往下走,很多人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是6.8%,之前还有很多国际上的一些大牌的投行预测明年会掉到6%以下,很多国际上著名的媒体都发表了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有一批国际上比较活跃的唱衰中国经济的专家,而且这个专家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十几年来,看好中国经济的有些专家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也加入到唱衰中国经济的队伍中,认为中国经济会进入崩溃的局面。为什么最近下行压力这么大?大家也经常听到这个词,就是所谓三七叠加,这是有道理的,是客观的。但是我们更直接地看这个问题的话,在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有三重压力因素,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经济增长速度都在7.7%。2011年更高,是9%多,危机之后由于强大的经济刺激出台拉了上去,然后回收,增速下来,2012年由上一年的9%多降到7%多,2014年就抗不住了,2015年可能是7%左右的目标,这个也很勉强。2012年是温家宝总理最后的一年,2013年是李克强担任总理的第一年,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可以维持到7.7%,为什么2014年就不行了?这里有三个因素:一、中国经济危机之后,尤其是2012年以来,向前推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对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持续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不像西方的经济,西方的经济遇到危机之后,迅速出青(音),产能过剩的在短时间内调整到位,经济重新出发。但是中国不行,中国的经济体和中国的体制等综合性原因,使得迅速出青的经济学原理在中国市场下是失效的,那么只能通过较长的过程逐步消磨,所以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在未来三五年依然是调整的主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成效,比如,浙江是属于很不错的表现,但是更多地方没有这样的表现,这个压力继续存在,直到未来三五年还会持续存在。

2014年以来发生了什么事?房地产。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的状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首先,成交急剧萎缩,房地产投资急剧回落。这是2012年这届政府结束执政之前最后出了一些政策,就是因为当初房价涨得太高,这是有周期的。2014年以来,价格回落,成交大幅度萎缩,同时投资增速从年初的20%的左右到年底降到了10%左右,降了10个百分点。在2015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增速继续回落,6月末降到了4.6%。我们大概算了一下,固定资产投资里面有四大块,房地产、基础设施、制造业、其他。其中房地产占的比重是20%左右徘徊,但是这一轮的回落拉动了投资迅速回落。投资回落中,房地产投资回落所拉动的功能或者是拉动力的贡献占到了50%,也就是说,占比20%的投资但在向下拉动力是50%,也就是说,占到80%都在下,但是拉动也是50%。房地产对投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在2014年到2015年继续下降,2015年是13%,这是一个预测数,但是现在很难达到,7月末的数据是11%多。所以房地产投资的回落把固定资产投资拉下来了。这是2014年以来的重要变化,当然2014年第四季度,由于930政策的出台,房地产的成交开始活跃了。2014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在原来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房地产做了很大的贡献。

2015年以来,为什么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房地产成交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活跃起来了,对消费有刺激,股市为消费也有刺激,但是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中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以及中国政府自己投资和消费的能力急剧萎缩,首先是2014年底,财政部发了43号文,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做了重大的变革,这个是好事,中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有好处,尤其是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预算管理会发挥很好的积极作用,会更加地规范,但是问题是,后门关上了,前面没有打开,侧面也关上了,那么融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发债,但是种种原因,发债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制约。另外,推进速度非常缓慢,政府不会把有效率的项目推出来让社会资本参与,他拿出来的肯定是不愿意做下去的东西,社会资本是否愿意投入,所以这里不匹配了,进展十分缓慢。

另外,反腐等八项规定一系列方面的约定,地方政府办事的积极性不高,收入各方面也有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我们发现,今年以来,由地方政策主导应该推动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依然十分艰难地向前迈进。按照过去的体制,这是基础设施调节的要素,最近几年又降到负增长的水平上,然后2012年之后红线又上来了。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政府十分希望基础设施可以上去,可以很好地进行对冲,政府也批了很多项目,但是效果就是不理想。前两个月出现过回升到19%多,但是7月份又回到18%,年初的时候是20%,但是四五月份又往下走,迟迟上不去,这和地方政府有关,中央只有在项目审批上已经很宽松了,很多项目不需要批了,但是我们知道,基础设施方面95%以上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没有积极性,投入的资金有限,融资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显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就上不去了。本来,基础设施投资是调整投资的重要工具,而投资是稳住投资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消费比较平稳,不会有太大的起落,出口也难以完全把握,国际市场状况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的增长,避免在短期内由于诸多不利因素导致经济出现滑坡,这是政策所要达到的短期的目标,但是没有强有力的工具,效果不理想,这就是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财政政策不积极吗?去年,定了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后来效果不理想,于是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前段时间,会议上透露出一个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也就是说,之前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变调了,这可能受地方政策各方面的制约。所以,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改革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在推出之后就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都可以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积极的效应,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事。推出的时机、方法都很重要。

我们分析了三重压力因素之后,我们明白了,当前经济运行之所以压力这么大,来自于这几个最主要的方面,了解这个以后,对我们分析以后的经济运行可能会比较清楚一些,梳理的原因是为了应对未来。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下半年的出口比上半年好一点,到现在为止,已经到7月份了,出口还是负增长,按照季节性的因素,还有发达国家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在改善,我们看一下这张图。(PPT图示)美国增长预计今年比去年有提高,一季度美国经济是负增长,二季度爬了一下,考虑到美联储一直在试探什么时候加息,实际上已经感受到经济在逐步发展。既然要加息,说明经济运行是向热的。另外希腊的问题过去了,在未来几年中,免不了拉警报,但是在6月26日中央电视台采访我,我说不可能退出公投。这事实上都在博弈。日本情况改善得更加明显,主要是日元的贬值,去年到今年给日本经济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状况有所改善,发展中国家是分化了,没有发达国家来的好,但是世界经济由发达国家主导,如果把中国拿掉的话,占的比重是70%到80%,我们认为未来出口可以保持平稳的增长,但是商务部提出来的今年增长5%到6%,这个水平是达不到的,我估计在3%到4%之间。现在中国有刚性的因素,加上收入增长快于GDP,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消费有很多支撑,但是消费也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国企的收入增长的放缓,尤其是国企中中高层收入明显减少,现在董事长中管干部这批人党委班子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五六千块,有风险需要承担,还有交税收,以及各种保险,最终拿到手是五六千块,他们的消费受到了制约,这种人比较少,但是有些人已经逐步开始波及,工商银行说不影响基层和员工。但是有关方面的变化也在逐步地渗透和影响,所以这对消费是不利的。从股市运行的情况来看,这里提供的图反映得是上证指数向上,一个月之后的消费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从这张图里放在一起分析的话,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痕迹。

去年以来到今年上半年股市持续走好,对消费很有推动,但是最近股市不好,对消费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股市一直很疲弱。最近一个领导说过股市好一点对经济压力也有所减轻。

消费方面,主要的变化是餐饮,最近在反腐八项规定之下,餐饮增速持续回落,但是2014年以来在持续回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所以我们认为消费在未来会保持平稳的状态,这是GDP7%增长中最主要的贡献,投资贡献可能占到2%多的百分点,出口可能有0到0.5的贡献,如果是7%的话,大概是这样的构成,所以消费绝对是第一把。当然,消费、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提高,其中最大的因素不是消费迅速提高,而是第二产业、工业、投资的增速在明显的下降,所以占的比重就小了。这个也需要看清楚。

另外,物价总体来讲在低位徘徊,PPI持续是负值,所以从物价来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没有进行很好地改变,CPI中有了向上的势头,主要是猪肉的价格,猪肉价格进入了上行的周期,从这一点来看,未来CPI会有所上升,到明年初可能会继续上行,但是我们认为这一轮的CPI,猪肉价格不会像过去一样爆涨,因为猪肉价格出现波动是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供求关系主要矛盾在于供给方,吃猪肉的人的需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需求比较平稳,但是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供给大起大落,于是推动价格大起大落,当价格跌到最底的时候,散户只能把能养小猪的母猪杀了,那么种猪怎么来?于是供给出现问题了,关键还是生产结构的问题,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养猪成为了大户,因为实力很强,所以抗得住,最近我们看到供求关系看到了变化,因为生产结构发生了良好的改变。一些著名的金融机构也在参与养猪事业。过去中国的猪肉价格难以得到很好的平衡,不像农产品可以大量的进口,但是猪肉买不到,很多国家都是吃牛肉,靠出口解决不了猪肉的供给问题。我们觉得猪肉价格上涨拉动CPI应该不会走很高,当前来看,物价水平CPI还是比较温和,通缩压力继续存在。

未来,下半年到明年的时候,还是两大不确定因素,产能制造业还会调整,但是房地产未来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否可以实现不确定,按照通例来讲,今年的三四季度投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现在增速是4.3,不排除未来两个月还会再低,但是降到负值可能性会比较小。

第二,一些政府项目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些改变。在7月份的总理座谈会上我们讨论了这些问题,当时提到符合更进一步地发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于稳增长中发挥作用。前阵子,市场上传得地方政府还有一万亿的债务置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体制流程在不断地理顺过程中,我们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是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第二个是房地产投资只跌起稳,这个季度的状况会比二三季度会有所好转。如果两大不确定因素朝着良性的方向走的话,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维持在7%甚至到四季度高一点都有可能。去年四季度很低,为什么去年四季度开始降息,一系列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推出来,因为四季度的下行压力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2015年更难看。目前整个运行的状况都处在十分微妙的过程中,当然,不存在经济出现大幅度回升的可能性。

关于汇率的问题,人民币在未来可能会有贬值的周期。首先我们分析了这次动作,我们做了这个调整之后,第二天,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说欢迎中国的改革举措,他没有说贬值,但三个月之前,美国政府说人民币贬值了,中国贸易顺差60%是对美国的顺差,两个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所以美国一直在表达这个意见,一次性贬值了3%,他居然说欢迎改革。我们不说机制改革,但汇率变动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和即期汇率一下子并轨了。这里很明显贬了,但不到3%。第三天的时候,央行两位主管领导出来讲了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我都认真拜读了,这里有很多信息。其中第一条,中国这次调整主要还是汇率机制的调整,中间定价的机制要与国际接轨,因为人民币要走向国际,这些机制都要理顺,所以在第二天IMF出来表态支持中国的改革,所以这些事先是说好的,采取这项动作之前招呼都打好了。再看中国的出口的状况,我们是否可以运用持续贬值的手段刺激中国的出口呢?中国现在的出口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是多少?最近这两年,从10%多升到11%,现在到12.5% 

不到,这个比重在不断地上升,全国各地都说出口困难,但是我们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份额在不断地上升,我们的出口增速是超过世界平均增速的,否则就不会上升。当然,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20%、30%以上的增长,但是现在一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份额还在上升,通过刺激,搞到13%或者是14%都不可能,12%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了,是全球最高的水平,过去德国和日本都达到过,美国通过军事等也达到过,但是从纯经济市场来看,德国和日本达到是他们的实力,但是达到之后就下降了。我们过去也达到12%,但是遭到了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的贸易对象国的强力抵制,这样的份额太高了,所以倒过来要求人民币升值。所以贬值刺激出口没有空间,我们出口就是调动目标,促使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出更多有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不是通过贬值刺激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不是我们的方向。

不能说,贬值没有带有任何缓解的目的,但绝不能说这次贬值纯粹是为了刺激,如果为了刺激出口的话,未来还会继续贬值,我们认为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从美国方面里讲,它表示欢迎,这个欢迎是有前提的,人民币的贬值是一次性的,不能持续贬值进一步地增大贸易不平衡,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汇率和双边贸易是两国之间的核心利益,可以让利,但是不能什么都不管。所以这一点要看得非常清楚。再看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大幅度贬值对我们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其实目前来看,汇率的变动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显然贬值对出口有好处,但是贬值有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的加大,持续贬值表明资产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外国人持有你的资产的价值在下降。我们看到资本流出的压力在增大,这和贬值有关。

现在讲经济要走出去,一带一路,人民币要走出去,如果加大投资,人民币是强好,还是弱好,从获取更廉价的商品和劳务来看,人民币肯定是升值好,当年美元、英镑持续不断地升值,攫取了全球很多的资源。不管怎么说,持续贬值,持续走弱货币对我们是不利的,资本输出的阶段不再是过去商品输出的阶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双向波动,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不要出现太大的偏差,不要持续地升值和贬值对我们是有利的。近期,我们调整小幅度的贬值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给出口适当地做一些支持。这是有好处。另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比较大,一年半左右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0%左右,但是不存在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关于货币政策,总体来看,未来会保持比较宽松的状态,去年四季度以来,四次降息,三次降准,降准有不少的空间,但是短期来看力度不大,因为现在的流动性总体比较宽裕,拆借利率水平已经下来了,但是银行贷款的利率还在进一步地回落过程中,今年上半年整个回落速度比去年快很多。最近几个月,红线回落非常明显,降息的效应是在两个季度以后更明显的反映出来,去年四季度开始降息,今年1到5月份降了三次息,银行的息差在进一步地加大。但是进一步地降息会遇到一些制约,这个制约主要是来自于两个平衡,一个平衡是降息要考虑到资产的降息,因为持续降息很利好股票,关键是流动性宽松的环境对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是一种刺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进一步降息的话要关注资产的价格,这需要平衡。过去房地产价格不行,股市也没有钱,那么降息有全面的积极作用,现在两面都需要考虑。第二个考虑制约因素是内外平衡,现在的利率水平比美国高,美国的利率是0到0.25,这是美国联邦的基金利率,但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比我们低不了多少,我们公布的利率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不是政府联邦利率。我们拿了差不多类型比较了一下,中外逆差,我们看了一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中美利差1.5的百分点,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小,这个利差的存在是否有必要?对中国来讲,我们要避免资金大规模地撤离,那么资产价格会大幅度回落,所以保持一定的利差很有必要。美国会升息,我们会进一步地降息,如果两边都成的话,中外利差就没有了,所以再进一步降息,需要进一步地考虑。另外,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没有过去这么大,所以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投放,准备金目前的水平是偏高的,未来还有可能下调一到两次,另外通过这个可以给地方政府发债带来好处,购买者90%以上是商业银行购买,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不会购买,所以这些政策会通盘考虑。利率水平不断地下降,这对各方面都有好处,有助于经济持稳,然后小幅度地回升。

未来,5年左右,中国经济维持在7到8这个区间,我们认为还是有条件和能力的,尤其是这次在内部的高层会议上有这样的共识,不管在发布的公告中没有7到8,但是在内部形成了共识,这一点可能从未来的政策和预期中反应出来。

我主要说这些,供大家参考,感谢!

网站对话
live chat
客服软件
live chat
新湖期货官方APP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