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回顾】讲座精粹:王利明教授深入解读民法典,这些信息与你有关!

时间:2020-11-04 10:19

深入解读民法典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文明进步的象征。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民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是实施民法典的根本目标。

讲座现场
 
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莅临双休日专题讲座和东方法学讲堂,王教授从多角度、多维度充分阐述了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解读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让线上线下听众深刻领悟民法典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想知道老师在课上说了些什么吗?
 
赶紧跟着小培来划重点吧!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一、民法典是社会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制定过程可以概括为“66年准备,5年磨成一剑”。
 
1
 
民法典的制定。
 
(1)1954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因各种原因没有推进。
 
(2)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撰民法典,经过五年的努力,最终在今年高票通过。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怎么理解总书记强调的基础性法律的含义?
 
(1)首先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一部基础性的法律,从下面4个方面来理解:
 
▲民法典是保护私权的宣言书。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是公权行使的基本遵循。
 
(2)另一方面在私法领域、在民事领域,民法典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立法层面来看,单行法相互之间存在不少冲突矛盾不协调、不和谐的地方。在民法典的统率下,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逻辑整体,民事立法才真正开始形成体系。
 
▲从法律适用层面来看,民法典的颁布对实践中使用法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找法便利、用法统一、修法透明,尤其是做到了规则统一。
 
二、民法典中的三大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法典概括为三大特色: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总书记强调的三大特色:
 
1
 
民法典充分反映了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1)民法典促进了我们在不改变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2)民法典有效协调了改革和立法的关系,巩固改革的成果。
 
(3)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民法典适应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强化了对人格权和财产权的保护。
 
(1)民法典通过设立独立成编的人格权制度,全面地维护人格权,保护人格尊严。
 
▲民法典强化对生命健康、身体的优先保护。
 
▲民法典扩张了对姓名、肖像权等保护。
 
▲民法典规定了禁令制度,是应对当前严重的网络侵权而采取的一种依法管网、治网的有效办法。
 
(2)民法典全面强化了对财产权的保护。
 
▲207条明确规定了公司财产平等受法律保护,落实了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平等保护原则。
 
▲民法典全面强化对业主权利的保护,物权编专设一章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民法典确认了网络虚拟财产,能够作为财产权来进行保护。
 
▲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居住权,保障人民群众的住有所居。
 
▲民法典回应了风险社会的时代需要,强化了对于损害的预防和救济。
 
3
 
民法典回应了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的科技爆炸带来的时代问题。
 
(1)民法典特别强化了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隐私的概念和隐私的判断标准,民法典首先确认隐私的第一项重要权利是私生活安宁,即私人不受到他人非法打扰的这样一种权利。
 
(2)民法典1034条全面强化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把个人信息和身份识别联系在一起。
 
▲个人信息指能够识别特定人身份的信息,不仅仅是身份的识别,还涉及个人行踪的信息与识别。
 
▲增加了新的个人信息内容,比如生物识别信息、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明确规定优先使用隐私的保护,从有利于保护受害人人格权益出发,优先使用隐私的保护规则。
 
(3)第一次确认了禁止利用信息手段深度伪造以及明确规定了对声音利益的保护。
 
4
 
民法典回应了资源环境恶化所带来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时代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侵权责任编里面有四个重大变化:
 
(1)从私害到公害,从私益保护到公益保护的转化。
 
(2)从私益诉讼向公益诉讼发展,新增加了公益诉讼。
 
(3)从注重赔偿转向兼顾预防,增加了惩罚金赔偿,改变了过去违法成本、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4)从单纯的损害赔偿转向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
 
5
 
民法典有效回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了改善营商环境的需求。
 
(1)民法典规定情势变更制度。
 
(2)民法典实现了担保制度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适应改善营商环境的需要。
 
▲物权编统一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的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流押流质的规定。
 
▲确立了担保物权受偿顺序的顺位规则。
 
▲减轻保证人的负担,减少因互相担保或者连环担保导致防止债务风险的扩散。
 
三、民法典与依法行政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其执行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保障民法典的实施。
 
1
 
必须要尊重私权。法治的基本要义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老百姓的财产权、人格权。
 
2
 
必须要依法限制私权。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私权的行使要有合法依据,必须要遵守法定程序,而且要遵守比例原则,必须合理,不能过度。
 
3
 
必须要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维护私权。民法典能不能实施好,关键看行政机关能不能积极作为来保证私权。
 
4
 
必须要善用民事的方法来遏制违法行为。如果罪与非罪界限不清,能通过民事法律手段妥善处理的社会纠纷、经济案件,就尽量不使用刑事法律手段。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嘉宾问答
 
q:
 
民法典在文体活动中引入了“自甘风险”规则,这一条款的制定有何深意?
 
a:
 
自甘风险在国外民法典里面规定适用范围是很宽泛的,受害人自愿冒险的行为都当作自甘冒险。从事文体活动本身是有风险的,要意识到这个风险。如果出现了任何损害都要学校或其他人赔偿,活动难以开展,所以在法律上就要为这种行为设立一个规则。
 
q:
 
民法典对用人单位向工作人员追偿做了新规定,这如何考虑?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把握,才能体现立法精神和维护平衡好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利益?
 
a:
 
用人单位赔偿以后,对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也要追偿。追偿对工作人员是一种督促,能起到要求大家谨慎行为的效果,因而增加了追偿权。
 
q:
 
民法典实施后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司法解释。一旦司法解释与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请问当事人有什么救济途径?法学家们有什么提请纠错途径?
 
a:
 
民法典颁布之后九部法律要失效,与九部法律相关的司法解释必须要进行清理。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做繁重的清理工作,还要制定一些新的司法解释。我觉得司法解释主要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民法典在使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作出解释。
 
来源:干培中心
 
编辑:文劼
 
上观号作者: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网站对话
live chat
客服软件
live chat
新湖期货官方APP湖宝